WHKs

语文文学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安批(节选)

陈继明

安顿好自己后,梦梅马上要做的事情是寄平安批,当然越快越好,目的只是报平安,不寄钱不必脸红。不过,依习惯应该至少寄银两元,取双数,图个吉利。批一封,银二元,童谣也是这么说的。

从小就知道有一种家书,叫平安批,在少年梦梅的想象中,人因此分为两种,一种是寄批的,一种是等批的。后者除了在家里苦等和拜老爷,什么事也做不了。而前者,就算受尽磨难,总少不了一种独来独往的味道。对那些过番者的想象,在一个不识愁滋味的孥仔心里,像做梦一样无边无沿。那是一个无限大无限远的美好世界,那个世界名叫番畔。

自己家的番批是从南洋的最远端寄来的,而邻居们收到的番批,大多来自暹罗。那些批脚进村时,会故意站在村口扯着嗓子大喊几声,收番批哟……马上就能感觉到,整个村子都在摇晃,四处传来咣当咣当的开门声和稀里哗啦的脚步声。批脚们的声音扯得很长很长,颤巍巍、热乎乎的,几乎能把村子的魂勾了出去。

想不到眼看三十岁了,梦梅自己才有机会成为寄平安批的人。

步入街区,恍若到了汕头,所见所闻完全是潮人世界。满耳朵的潮州话被异乡的炎热空气传来传去,连暹罗人都能说几句。街上好多家批局,在汕头都看见过同一家批局在国内的分号,那些字号平时记不得,此刻才发现它们藏在记忆的至深处。又看见了红墙朱瓦的妈祖庙,比梦梅在汕头见过的任何一座都更大,更气派。入得内来,大殿正中,是金身的妈祖。急忙跪下去,一拜,再拜,三拜,手中并没有持香,心里也没有愿想,只是把全部敬意和辛酸都存放在简单的跪拜和作揖中。起身时早已是以泪洗面。

庙门外不远处有人卖猪血汤,梦梅立即连半步路都走不动了,过去用眼神要了一碗。切得不薄不厚的猪血,加上半把不软不硬的真珠花菜,只喝了半口,整个潮汕便连根拔起,鱼一样滑入喉咙,好像望穿秋水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碗猪血汤。

随即看见万昌批局门口有不少人在排队,一看就知道主要是潮汕老乡,大裆裤,粗布衫,大声聊天的,蹲在地上吸水烟的,个个都松松垮垮,不把暹罗当番畔的样子

梦梅走进批局,看到只有一个人在写批。梦梅去问,老板模样的人说,写批先生病了,临时找人顶替,是生手。

梦梅问,我可以帮忙吗?

老板看了看梦梅,有岂敢劳驾的意味。

梦梅笑着说,免润笔啦。

老板也一笑,说,润笔一定要给。抬出一张桌子,直接摆在门口。砚台、笔墨、印章、批封和信纸,都准备好。寄批的人一眨眼分成两队。

梦梅随即拿起笔锋有些发秃的小楷笔,抬头看向第一个人。

那人说,我要给细妹寄六个鹰洋。把六枚摞在一起的鹰洋轻轻放在桌上。

梦梅用记忆中的模样开始写批封:

吉信烦至海邑江东汕州龙头角。

老板一直立在梦梅身后,马上说,一手好字!米南宫的传人啊!甚至还用手势比画了一下用笔。

写好批封,梦梅抬头看向寄批人。

寄批人还没出声,眼睛先湿了:前天晚上,梦见我阿娘站在我旁边不说话,面色灰土,我从梦中惊醒,整整一天都打不起精神。最让我伤心的是,做梦的晚上,正好是先母忌辰的前一日。现寄银六元给我细妹婵花,请她收到后马上去我母墓前,替我祭扫,并转告我母,儿一切安好,万勿挂念。

寄批人抹完眼泪又说,我叫李广基。

梦梅立即在信纸上写起来:

婵花细妹:
       前天,即九月二十一日深夜,我梦见吾母,立而无言,亦无喜色,使我惊醒,一夜难眠,今日全无宁心。最为痛心者,有梦之夜,正是吾母忌辰之前一日也。今寄鹰洋六元,内抹四元由你家用,二元用作祭奠吾母之资,万望细妹在坟前禀知母亲,我在暹中一切安好,请勿挂念。

愚兄广基

丙辰九月廿三日

写完三封批后,梦梅这边的队伍越来越长,目不识丁的番客宁愿多等一点时间,也要请书法更好的先生写批。那位老板,姓宋,万昌是他的名字,惠来人。等寄批人离开后,宋万昌问梦梅,请问先生在哪里高就?梦梅说,不是先生,是亡命之徒,刚下南洋没几天。宋万昌说,我看先生西装革履,器宇不凡,哪里像亡命之徒?总不是孙中山的革命党吧?梦梅有些紧张,忙说,不是不是,没那水平。宋万昌小声说,革命党不会白流血的,从丁未起义到武昌起义,动静一次比一次大。梦梅说,老兄,我真的不是革命党。宋万昌重新打量一番梦梅,说,好吧,是不是都好,我们这儿正缺一个写批先生,如果愿意屈尊,就留下吧,待遇从优。做一个写批先生?这是梦梅未想象过的,但一听就喜欢,只是好事来得太容易了,不好意思马上答应。宋万昌说,吃住免费安排,月薪八十元港币。梦梅说,只是一面之缘,你真的放心吗?宋老板笑着说,我自有识人的绝招。我所欣赏的,不是你的字,也不是你的文,透过你的字和文,我看见了你的另一样东西,你猜是什么?是德。梦梅半信半疑之际,宋老板又说,梦见吾母,立而面无喜色,使我惊醒,日无宁心,最为痛心者,有梦之夜,正是吾母忌辰之前一日也——这些话,一字一词都很真,无德之人是写不出来的。梦梅脸红了,挠头摸耳地说,我只不过是尽可能表达了寄批人的心情。宋老板连连摇头说,我知道,我太知道了,能把寄批人的心情写出来并不容易。梦梅说,多谢先生赏识,那我就先干几天试试。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平安批”为线索,将主人公梦梅儿时的想象、对汕头的回忆与眼前暹罗的街景交织在一起,写出他复杂的情绪。
B.村子里的开门声、脚步声和“批脚”们的吆喝声混杂在一起,本文运用拟声词和通感手法来描绘声音,令读者身临其境。
C.寄平安批本应“越快越好”,本文却先写梦梅在寄批的路上拜妈祖庙,又写他吃猪血汤,情节上的延宕增加了故事张力。
D.梦梅所写与李广基口述的内容相同,但语体不同,一文一白,反复叙述,既增添了作品的文采,又使情感表达更加饱满。
7.关于文中宋万昌邀请梦梅做写批先生这个段落,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宋万昌怀疑梦梅是革命党的细节,写出时代背景,也揭示了潮汕人下南洋的真正原因。
B.宋万昌看重梦梅的“德”,他认为只有与人为善的人,才可以写出“寄批人”的心情。
C.梦梅去寄批,却意外成为写批先生,将人物“身份”巧妙转换,使故事主题更加多元。
D.本段集中描写宋万昌和梦梅的对话,叙述的节奏与前文不同,配合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8.文中写潮汕老乡“不把暹罗当番畔的样子”,除了写出梦梅看到他们后的熟悉与惊讶,还有哪些意味?
9.长篇小说《平安批》书写潮汕人“下南洋”的奋斗史与心灵史。节选部分之后的情节是,郑梦梅受到批局老板宋万昌的赏识,继承了批局,成长为一名爱国侨商。请结合节选部分,谈谈故事发展的合理性。
语文论述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保藏古籍版本的兰台洞库,详细听取《四库全书》版本源流、保护收藏等介绍,叮嘱工作人员: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中华民族的一些典籍在岁月侵蚀中已经失去了不少,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走出兰台洞库,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版本馆的建成和管理给予充分肯定。

他强调:建设版本馆的初心就是收藏,就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盛世修文,我们现在有这样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摘编自《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并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纪实》)

材料二:

问:汤先生,在《儒藏》的编纂过程中,你们采取了怎样的工作方式,积累了怎样的实践经验?

答:我们主持的这部《儒藏》,基本上沿袭了中国的传统分类法,即四部分类的传统,也就是按照经、史、子、集的框架进行架构。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儒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藏书相当丰富,版本质量也相当不错,可以给编纂提供60~70的版本。同时,我们也同国内外其他的图书、藏书机构保持着相当好的关系,为版本和目录的选定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其次,我们的编纂坚持一种开放的姿态,在依托北京大学现有学术资源的基础上,跟国内外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术团队合作,形成一种强强联合的模式。再者,我们有着相当严谨、审慎的工作态度,从体系的设计、版本的选定,再到校勘、审定,都要反复讨论、数次修订。

问:汤先生,我们知道您的梦想就是希望让《儒藏》成为全世界最权威的范本。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请您谈谈《儒藏》编纂的意义。

答:编纂《儒藏》,一个方面可以很好地保存历史文献,古代曾有大型的丛书编纂,如《四库全书》《永乐大典》,虽然有一些已经散佚了,但是,三代典籍通过它们更多地保存了下来,我们今天进行整理,还要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它们;另一个方面是把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保存下来,这是更重要的方面;再一方面是希望做成儒学经典的范本。

此外,《儒藏》还将搜集未收入上述各书的儒家著述文献,使我们拥有一部比较完备的儒家思想文化著述的总汇。这不仅可以使我们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儒家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是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使全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得以利用中国文化资料检证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建设。

(摘编自汤一介《传承中华文化 推进人类文明——就<儒藏>编纂答河北学刊>主编提问》)

材料三:

《永乐大典》11095册,22937卷,约3.7亿字。永乐皇帝制定的目标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这部书的规模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也是世界历史上空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说它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从这个角度说,《永乐大典》是中国文化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丰碑。

《永乐大典》被毁坏主要发生在明末清初和清末庚子事变的战乱。残卷散在世界各地,经过几代人的调查搜集,学术界的统计为现存422册827卷,按册数计约3.8,按卷数计约3.6,均不到4

《永乐大典》的用途有三:一是庞大的资料库,中国历史文化的巨大信息库;二是它保存了数量相当大的已经失传的书;三是校勘功能,如郦道元《水经注》,明代还有刻本和抄本流传,清代戴震发现《大典》本来自宋本,而完整的宋刻本已不见了,于是利用《大典》本校勘明代的版本,订正了许多错误,基本恢复了原貌。

但迄今为止,利用《大典》从事科学研究,发掘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蕴,在方法上还停留在类似于渔民撒网式的不够科学的阶段。没有采用科学的拉网式,没有竭泽而渔,不知道《大典》存卷400多册这个家底是什么样的。这显然是无法得到系统而科学的成果的,当然也就无法发挥《大典》存卷作为中国文化宝藏的全部功能。

我们的办法,将是把《永乐大典》存卷按照引用的书籍逐条切分开,让这些古书的片段各归其书,按《四库全书》的经、史、子、集分类法排序、整理,形成《永乐大典存卷分书重编》本。整理的第一步是确定《大典》引用的这部书存不存世。如果存世,就找到这部书的早期版本,最好是宋元明版本进行全面校勘,有不同之处,写成校勘记,供专家们参考。如果不存世了,就看前人有没有辑本,有辑本的,把辑本仔细对一遍,文字不同或者漏辑的,写成校勘记,供学者参考。至于没有传本的,就形成我们的新辑本。

至于史料库作用,我们拿出一册《永乐大典》做了试验(卷7889、7890)。我们逐条切分出书名、篇名、人名、地名、官名,做成专题索引,发现这一册中有索引条目1572条,那么422册的话,就有663384条,这是我们打开这个《大典》史料库的钥匙。

(摘编自杜泽逊在专题会上的发言《<永乐大典>综合整理校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收藏和保护历代《四库全书》的版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建设国家版本馆的目的。
B.《儒藏》的编纂,不仅选用了传统四部分类法的架构,而且有赖于北京大学丰富的学术资源。
C.《永乐大典》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百科全书,但因战乱现存不到4,已经失去了资料库功能。
D.要发挥《永乐大典》的全部功能,我们既要“撒网式”研究,也要“拉网式”研究,实现竭泽而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这与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文化典籍的保护密切相关。
B.《水经注》的校勘表明,只有充分利用不同版本相互印证,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散佚典籍的原貌。
C.今人整理《永乐大典》时,按其所引书籍逐条切分并各归其书,可见明代的分类方式较为落后。
D.汤一介和杜泽逊在谈话中多次提及“我们”,因为他们都十分重视团队在学术研究工作中的作用。
3.下列对三则材料文体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是纪实报道,记录重大事件,叙述与议论交替,真实客观。
B.材料二是访谈,受访者根据采访者的问题来直接回答,针对性强。
C.材料三是发言稿,通过数据和事例介绍了工作的进展,具体详实。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专业术语使用较多,内容学术性强,逻辑严谨。
4.《儒藏》编纂和《永乐大典》整理,这两种“修文”的路径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盛世修文,我们现在有这样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